在空的世界,各种障碍都要接受“无”的荡涤。大致有以下几种
第一种,荡涤感觉障碍。人们常常会相信“眼见为实”、“亲耳听到”、“亲口尝过”,而佛教则对人的感觉保持怀疑。直接感觉到的一切,极有可能是表象、暂象、假象。因此《心经》指出,从受、想、行、识、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等等感觉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,都不可完全信赖,都不要过于在乎,甚至都可以视之为无。这也说明,“看破”之“看”,与一般的视觉,并不相同;
第二种,荡涤界限障碍。人们走上感觉误区之后,又会设置很多界线,作为认识世界的栏杆和台阶。其实这些界线都是心造的,实际并不存在。《心经》里所说的“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”,也就是指从最初的视觉到最后的意识,人们划出很多界限,都应该撤除。世上很多学者和行政官员一直以“划界”作为自己的行为主轴,其实都是在做分化世界的事情。在佛教看来,所有的划界有时是需要的,但说到底还是在设置障碍。因此,也要视界为无;
第三种,荡涤生存障碍。很多智者和哲人,老是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很多麻烦课题。例如,明白和愚黯,衰老和死亡,痛苦和灭亡,机智和收获,等等。佛教认为,这些问题没有归向,无从解决,因此也就无法成立。《心经》所说的“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,无苦集灭道,无智亦无得”,那么重要的一系列难题,答案都是“无”。历来都是人类生存的大课题。明黯老死,似乎更是关及生存等级。《心经》认为没有这种等级,也不应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。自认的机智和收获,更没有着眼的必要。当这些人人都很看重的思维山峦都归之于无,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现。
那么多“无”,概括起来也就是“无常”。“无常”二字,对世界的种种固定性、规律性、必然性、周期性、逻辑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。因此,正是“无常”,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碍。无常,初一听让人心神不定。但是,当它宣布,原来让人心神安定的那些“规律”和“必然”都不可靠,人们的心神也就会在搁置“小安定”后获得“大安定”。
既然整体是无常,那就不要那么多预测、判断、分析了。来什么就是什么,当下面对,即时处理。这也就是说,从“失去依靠”走向了“不必依靠”。
因无常而不必依靠,那就叫“自在”。
如果这一系列障碍都得以排除,那么,由这些障碍带来的精神恶果也可以避免了。这就是《心经》所说的“心无挂碍”、“无有恐怖”。正是这两个“无”,可以使人“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”。
只可惜,以上一系列被“无”所否定的东西,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,那么,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、恐怖、颠倒梦想了。
一连串的否定,组成了一场“空门大扫除”,为的是挣脱种种相状,达到没有障碍的“如来”境界。
四、度化众生
《心经》认为,以“无”入“空”,排除障碍,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。同是一个“智”,小机智徒增障碍,被佛经称之为“漏智”,属于排除之列。排除了小机智,就能开启大智慧,那就是“般若”。般若智慧的核心是度化,因此又称“般若波罗蜜多”,即“大智慧度化”,简称“智度”。佛典中,有《大智度论》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夺人之美 [1v1 完结]《见微知著(弟妹 H)》作者:乱佳音 我妈她才三岁半 我还是更适合参加奥运if线 《豪门不约了只当法医》作者:青竹酒 《我不是故意出轨的》作者:泊肖(古耽宫廷 穿越成驸马爷的总攻x各种类型受 NP肉文 海棠完结) 十二谭(十二谭原著小说) 后来那个人成了我男朋友 [1v1 更167]《柏林之春》作者:姐弟恋给我锁死 娇媚/通房又娇又媚 《赠我予白》作者:小八老爷 皇姐为妻 当炮灰拥有了读心术后 《我以为我是万人嫌》(精校版全本by番外完)作者:讳疾 炮灰不奉陪了[快穿] 枷锁 穿进无限文科高考 [1v1 完结]《黄昏下(1v1,h)糙汉 年龄差 SC》作者:是鹅 我死遁离开后,攻略对象全疯了 【玛丽黑岩故事】我死遁离开后,攻略对象全疯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