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爱去小说网>《人间词话典评》作者:卫淇 > 第6章(第3页)

第6章(第3页)

冯正中词除《鹊踏枝》、《菩萨蛮》十数阙最煊赫外,如《醉花间》之“高树鹊衔巢,斜月明寒草”,余谓韦苏州之“流萤渡高阁”、孟襄阳之“疏雨滴梧桐”不能过也。

醉花间 冯延巳

晴雪小园春未到。池边梅自早。高树鹊衔巢,斜月明寒草。

山川风景好,自古金陵道。少年看却老。相逢莫厌金杯,别离多,相会少。

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韦应物

幽人寄不寐,木叶纷纷落。寒雨暗深更,流萤渡高阁。

坐使青灯晓,还伤夏衣薄。宁知岁方晏,离居更萧索。

“疏雨滴梧桐”只余残句。《全唐诗》卷六载:孟浩然诗句“微云淡河汉,疏雨滴梧桐。”另唐《孟浩然集》序云:“浩然尝闲游秘省,秋月新霁,诸英华赋诗作会,浩然句云:'微云淡河汉,疏雨滴梧桐',举座嗟其清绝,咸阁笔不复为继。”

韦应物(737-约790),京兆万年人。少年侠气,十五岁成为唐玄宗近侍,后因遭人轻视,入太学折节读书。二十七岁出任洛阳丞,后因得罪权贵被迫辞职。后历任滁州、江州、苏州刺史,世称韦苏州。韦应物少年诗作张扬刚健,中晚年作品则冲淡平和,是中唐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。

孟浩然(689-740),襄阳人。年轻时隐居家乡鹿门山。后往长安,然屡试不第。随后南下吴越,寄情山水。孟浩然布衣终老,其诗作自然平淡,与王维并称“王孟”。

老王说“高树鹊衔巢,斜月明寒草”胜于“流萤”、“疏雨”句,这个是有他的说法的。

“寒雨暗深更,流萤渡高阁。”“渡”字用在这里是颇见功夫的。船渡于水,船尾的水面会有一道水波,但船过就消失了。萤光也正是这样。飞萤是留下一道微光,而非一个光点,正类船渡于水的情形。另外,萤光“渡”是在楼阁之间的高处平平滑过,而非上下纷飞。古人的用词,是很有意思的,仔细想想,这个字一用,成千上万个汉字里就再也寻不出个更好更形象的。寒雨入夜,高处的楼阁之间萤光滑过飘逝,雨声与流光交错,让人怔怔入定。“流萤渡高阁”让人如临其境,不愧为韦氏名句。

“微云淡河汉,疏雨滴梧桐。”这句写得近似白描,但也最见功夫。夜雨初霁,夜空中只留下几抹微云飘在银河之间,疏落的雨滴偶尔滴落在梧桐叶子上,静谧中天地更显旷远清朗。这句笔调清和平淡,但意境极佳,纵观孟浩然诗句,此句也是上上之作。难怪一时间“举座嗟其清绝,咸阁笔不复为继。”其实纯以写景而论,此句当为三句中最佳者。

“高树鹊衔巢,斜月明寒草。”“高树鹊衔巢”,细微的声响和动作更显出静谧的氛围,与“疏雨滴梧桐”有异曲同工之妙,而此句稍显生机,更衬清寂;“斜月明寒草”,清冷的月光落在依依寒草上,冷清凄美。仔细体味一下,清冷宁谧的意境之中浸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落寞与孤独,这种带有情绪的氛围正是前面两句写景之作所没有的。冯正中落笔举重若轻,白描之中蕴藏极深的情致,非因景而生感,而是将情带入景中,这是与前两句最大的不同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《他站在时光深处》作者:北倾  天予朕妻 作者 云东曼  最强狂暴升级  《人人都爱大小姐》作者:林宴歌  《他与爱同罪》作者:北倾  (1V1)《裸模(校园)》作者:苏玛丽  如何攀折天之骄子 作者,折难  亲妈重生:我带炮灰儿女逆风翻盘by宠西  我始乱终弃主角后失忆了 [成长·逆袭参赛作品] 作者 追月影  G024《贵族男校》作者:郑九煞  《从万米高空降临番外完》作者:塞纳左岸  (1V1)《软香》作者:苏玛丽  异端老攻太能演了! 作者 慕清北  狭路 作者 山间人  《四面佛》作者:苏二两  修罗战神  《BL贵族男校,但直男路人校医》作者:黑雪松  大荒蛮神  【言情】《凝脂美人要离婚,八零反派心慌了》作者:海岱苗  《他是疯批(强制肉 高H 1V1)》by就想吃肉肉(完结)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