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九
“暮雨潇潇郎不归”当是古词,未必即白傅所作。故白诗云:“吴娘夜雨潇潇曲,自别苏州更不闻”也。(此条原稿已删去)
“暮雨潇潇郎不归”引自白居易的《长相思》,词云:“深画眉,浅画眉,蝉鬓鬅鬙云满衣。阳台行雨回。 巫山高,巫山低,暮雨潇潇郎不归。空房独守时。”
“吴娘夜雨潇潇曲,自别苏州更不闻”应为“吴娘暮雨潇潇曲,自别江南更不闻”。此句引自《寄殷协律》:“五岁优游同过日,一朝消散似浮云。琴诗酒伴皆抛我, 雪月花时最忆君。几度听鸡歌白日,亦曾骑马咏红裙。 吴娘暮雨潇潇曲,自别江南更不闻。”
老王很有意思,又有新发现。
白居易在自己诗中说自己曾听过“暮雨潇潇曲”,老王认为这也许可以证明“暮雨潇潇郎不归”此句是古词,或是乐天将此古曲重新按《长相思》之调作成词。
“长相思”之语于汉魏六朝古诗中常见,如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一书札。上言长相思,下言久别离”、“文彩双鸳鸯,裁为合欢被。着以长相思,缘以结不解”等等。而“上言长相思,下言久离别”则成为古曲《长相思》的定式。如目前最早的南朝梁张率的《长相思》,及至陈后主、陆琼、王瑳、萧淳、江总等人所作的《长相思》,均以“长相思,久离别”开篇,无一例外。因此乐天此阙,虽有古曲之风,然而当非南朝古曲。更有可能的是“暮雨潇潇曲”中有“暮雨潇潇郎不归”的句子,而白居易将其重新填入词中。
六十
稼轩《贺新郎》词:“柳暗凌波路。送春归猛风暴雨,一番新绿。”又《定风波》词:“从此酒酣明月夜,耳热。”“绿”、“热”二字皆作上、去用,与韩玉《贺新郎·咏水仙》以“玉”、“曲”叶“注”、“女”,《卜算子》以“夜”、“谢”叶“节”、“月”,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。
宋代压仄声韵的词,同韵部的上声韵和去声韵可以通押,而入声一般不与上、去两声韵通押。但是在与南宋同时代的金代开始流行的北曲中,平上去三声都是可以通押的,再加上归入了平上去三声中的入声,这就是所谓的四声通押。我们今天的普通话正是由当时的北方方言发展而来,因此也没有入声。
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(1252年)刘渊曾根据当时的读音,编写刊行过新的《礼部韵略》,共107韵。同时代的还有金代王文郁的《新刊韵略》(1227)和张天锡的《草书韵会》(1229),都分106韵。因为《礼部韵略》是在平水刻的,所以当时的韵书称为平水韵,通常认为是106韵。“平水韵”是当时作诗填词的一个指导。元代周德清在《中原音韵》中把“平水韵”的106韵合并为19个韵部,作为北曲押韵的指导。老王这里所说的情形,正是由“平水韵”向“中原音韵”的一种过渡情形。
贺新郎 辛弃疾
柳暗凌波路。送春归、猛风暴雨,一番新绿。千里潇湘葡萄涨,人解扁舟欲去。又樯燕、留人相语。艇子飞来生尘步,睡花寒,唱我新番句。波似箭,催鸣橹。
黄陵祠下山无数。听湘娥、冷冷曲罢,为谁情苦。行到东吴春已暮,正江阔、潮平稳渡。望金雀、觚棱翔舞。前度刘郎今重到,问玄都、千树花存否?愁为倩,么弦诉。
定风波 辛弃疾
金印累累佩陆离,河梁更赋断肠诗。莫拥旌旗真个去。何处?玉堂元自要论思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狭路 作者 山间人 《BL贵族男校,但直男路人校医》作者:黑雪松 大荒蛮神 (1V1)《裸模(校园)》作者:苏玛丽 我始乱终弃主角后失忆了 [成长·逆袭参赛作品] 作者 追月影 《他是疯批(强制肉 高H 1V1)》by就想吃肉肉(完结) 亲妈重生:我带炮灰儿女逆风翻盘by宠西 《他站在时光深处》作者:北倾 (1V1)《软香》作者:苏玛丽 《四面佛》作者:苏二两 《从万米高空降临番外完》作者:塞纳左岸 修罗战神 《人人都爱大小姐》作者:林宴歌 天予朕妻 作者 云东曼 G024《贵族男校》作者:郑九煞 如何攀折天之骄子 作者,折难 《他与爱同罪》作者:北倾 最强狂暴升级 异端老攻太能演了! 作者 慕清北 【言情】《凝脂美人要离婚,八零反派心慌了》作者:海岱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