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其是大荒东经里那段,只有前半句有意义,从‘黄帝生禺豸虎’开始,后面完全是废话,几乎就是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两段记载的总结。
最早山海经有图,而最早的作者为其写了注释,那个注释就是山海经的开端。
之后陆续有人得到图,往上填注释,也就形成了山海经,直到现在就剩字,没有图了。
比如《海外南经》就写了:狄山,帝尧葬于阳,帝喾葬于阴。爰有熊、罴、文虎、蜼、豹、离朱、视肉;吁咽、文王皆葬其所。一曰汤山。一曰爰有熊、罴、文虎、蜼、豹、离朱、鸱久、视肉、虖交。
这就很明显了,毕竟文王已经是商末周初时期的人了。
能说出文王葬于此的,最早也只能是西周时期的人。
于是有人就说,山海经是周朝人写的,甚至是东周末年的战国时期写的。
我想说最早开始写的绝对比这早,而且早很多,为什么之后再说。
单说这一段,很明显‘吁咽、文王皆葬其所……’都是后来加上去的。
本来一张山海图,图上已经有夏朝以前的人给图配写了一些文字,在狄山这个地方,只写到‘离朱、视肉’那里就没了。
什么文王,早期作者根本不认识。
但是因为山海图和山海经是陆续流传,并总有新的后人根据图往上填理解。
所以后面才会有那些明显感觉重复议论的文字,连格式都一样。
一个西周的贵人,一看图上的狄山,考证了一下心说:诶?这不汤山吗?
于是写下自己的注释:说文王也葬在这,现在叫汤山……
然后也列举了山里的动物有这些这些,其中动物列举中,大多数重复,只比前半段多了两种动物。
这是典型的两个不同时代的人,对同一座山写下的不同时代的描述。
同样的状况,在好几个经都出现了,比如有个地方写了成汤伐夏桀。
写这些话的人,绝对不是第一批作者。
我称之为第二代作者,第二代这些人还算不错,他们至少在模仿山海经早期作者的文风。
不像第三代作者,大约是战国、秦汉时期的人,直接往上加自己的想象了,直接把一些东西艺术加工了,强加了主观臆测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大戏骨 神偷化身 重生之俗人一枚 神级奶爸 神级美食主播 官道 〔更222〕 〔原神〕在提瓦特乱交的日子 作者:oo 香色倾城 [1v1 完结]《另一面镜子(高G)》作者:菠萝熊 红男绿女 学霸的黑科技时代 奶爸圣骑士 重生之最好时代 [1v1 完结]织笼 by硫酸 《和绿茶结婚以后》作者:只想躺躺 不属于她们的rou棒 光头虎的超武末世 《君心易变不入蛊》穆菱玥 萧璟承 [1v1 完结]《咬痕(年上H)》 作者:岁晚 不能跟竹马当炮友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