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日清早,陇邺的日光洒遍城里每一个角落的时候,有眼尖的人发现自家门上贴着一张白纸模样的东西,那上头密密麻麻洋洋洒洒的写着满满一大篇字。主人家是个屠夫,并不懂,恰好见邻居的马秀才走过,就道:“马秀才,你是读书人,你且来看看这是什么?”
马秀才走到屠夫门口,见了那字,先是叹了一声“好字!”,又凑近,一字一句的念出来:“告天下同胞书……”
不过短短几日时间,《告天下同胞书》便传的大街小巷人尽皆知,大凉别的地方都知道了。那雪白的纸片到处都是,读书人大多是将其收藏在怀里,更多的人却是想结实一下那位写字之人。
翰林院里的年轻人们正扯着那书读。
“昔王朝弱微,尚且安居,而今昌盛,反其乱乎?盖陛下在即,粮仓钵满,风调雨顺,今为贼子,疑其主,反其君,背其理,覆其道,惭愧乎?羞脸乎?不忠不义不仁乎!”
读书的人周围便是围着大群学子,听闻这里,俱是露出羞惭的神情,也有激愤之人。这书里便是先说了近来卢家造反之事,先是大骂卢家贼子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,后说贼子传信谣言,这谣言竟然被许多人信了,实在令人心寒。永乐帝在位时间,大凉百姓安居乐业,国富民安,比孝武帝在位时有过之无不及,百姓不思量着皇帝的恩德功绩,却要偏听偏信一个贼子的妄言,不惭愧吗?不脸红吗?又说了如今文武之道,大凉人才辈出,有读书人也有武举,武举的便应想法子对抗奸臣报效郡主,文人就更应正视听,而不是火上浇油。
这篇《告天下同胞书》文采斐然,语句犀利,便是撇开其中的政治看法而言,也是一篇上等的华章,更何况他说的这些都极有道理,让人不禁惭愧的同时还有反思。对于那卢家的谣言,却是不攻自破了?
永乐帝这么一个好皇帝,对百姓尚且如此仁厚,何况朝臣,卢家既然造反,定然不是忠人,可怜他们还差点被蒙昧挑拨,实在是太惭愧了。
那些个读书人便是自觉无颜,又觉得写这书的人定是才华横溢之人,很想与之结交一番,可惜却找不到幕后之人。至于那些武举的小生,更被这书撩的一颗报国之心顿起,只恨不得加入讨伐卢家的队伍之中,亲自斩下贼子的首级。
于是那一时间甚嚣尘上的永乐帝弑父篡位之事,便无人再提了。
从阳贴了一夜的告示,倒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多人应和,更没想到竟然如此轻易地就解决了谣言一事,对沈妙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,道:“夫人,您这手,倒是和宫里的那些状元郎有的一比了。可从未见过这些读书人有这般追捧一个人的,若是知道了夫人的身份,定然惊讶万分。”
沈妙一笑,道:“卢家如今在汝阳,陇邺的事情管不着,最多也就是安排一些鼓吹谣言的人在百姓群中。可是大凉的百姓也不是傻子,两个假话,一个空穴来风,一个有理有据,你会信哪一个?”
从阳若有所思。
“不过,那也是因为百姓的心里本来就更偏向皇上一些,所以很轻易就能将他们拉过来。若是卢家得了民心,本就在百姓之中地位坚不可摧,加上这些谣言,我便是写十张这东西,也是徒劳。”
从阳挠了挠脑袋:“不管怎么说,夫人都是下了一步好棋。等主子回来了,一定也很高兴。而且夫人原先是从将军府出来的,没想到如此有才华。”
沈妙不置可否。
才华么?《告天下同胞书》,不过是一封欺骗天下人的书信而已。人心是需要经营的,若是卢家想,自然也能做到。当初傅修宜登基,自然也有怀疑之声,可不就是裴琅凭借着一封《告天下同胞书》,将黑的说成白的,将傅修宜洗的濯清涟而不妖,倒成了明齐独一无二的明君。
如今她将这一招用到了卢家身上,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,卢家想要因此毁了皇家的声誉,那是不可能的了。
与此同时,大凉永州的一个小镇上,青衫男子正负手从街道路过,路过的地方恰好有一学堂,那学堂的夫子是个年过六旬的老翁,正摇头晃脑的读:“昔王朝弱微,尚且安居,而今昌盛,反其乱乎?盖陛下在即,粮仓钵满,风调雨顺,今为贼子,疑其主,反其君,背其理,覆其道,惭愧乎?羞脸乎?不忠不义不仁乎!”
青衫男子脚步一顿,不由自主的往那头望去。便见那老翁方念过一段后,道:“这可是如今陇邺里流传甚广的《告天下同胞书》,老夫手里的拓印也只有一份,你们统统抄录一遍,明日交上来。”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穿到民国做裁缝 人不可貌相 逆光而行 和你一起住下去 快穿小妖精:男神,撩上瘾 作者:妃弄墨 被遗忘的时光 中国微经典:伊人寂寞 我一见你就笑 如若有你,一世欢喜 《我在梦里看花开》苏芷月 宋随安 我本爱孤独,直到有了你 那些细碎而坚固的美好 《我在回忆里》傅璟聿 沈桑宁 一路繁花相送 梦落芳华 雕心引 《我在七十年代当厂长》作者:呓语猫 啼笑因缘 谁在时间的彼岸 情路相逢囧者胜